管理者的人生五识——知识、学识、才识、器识、胆识,具体如何解析?
1、知识——丰富
引用柏拉图的定义,“知识”必须满足三大条件:被验证过的、正确的以及被人们相信的。通常而言,知识是通过学习、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、判断或技能。
于管理者而言,需了解行业的背景,熟知组织的过去、现在以及未来,需要对所负责的工作方向有基本的判断,对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信息有一定的总结提炼与推理的能力。
2、学识——渊博
学识是指专业上的知识和修养。其重点在于“识”,亦即对工作事务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。
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最大区别,在于管理者需要对日常工作中所处置的各种事务做出准确的判断,引导员工在执行正确的指令取得工作成果。
学识的修行,要求管理者将各种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、总结形成知识面;再将知识面通过各种模型、工具形成立体架构的知识体;并加以合理的假说(假设)形成对即将产生的结果进行预判。
3、才识——敏捷
才识(ability and insight)即才能与识别力。
如果说学识是基于专业知识的判断能力。那么才识便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要求的是对工作的洞察力。
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僵持阶段,北方谋士许攸进曹营之后第一时间发现曹操粮草不足的弱点,并建议其奇袭乌巢,“三天而自败矣”。这便是管理者专业性与洞察力的良好例证。
4、器识——超群
器识即器量与见识,指的是发现人才、包容人才的能力。
人才有多面性,“人”也会有不同的性格。
术业有专攻——人才的多面性决定了其优势能力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。诸葛善运筹帷幄,但使其阵前冲锋可能抵不过小卒的奋力一击;吕布勇猛绝伦,但略施小计就可使其入瓮。
人才的性格乃至道德都各有不同,唯才是举方是容人之道。许攸“贪而无治”但曹操用好了便为其官渡之战获胜的主要谋臣,为曹操攻略中原的战略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所以,管理者不仅仅要善于发现人才,还需要做到对人才的包容与宽容。
5、胆识——过人
胆识是指管理者能决断、能任事、能担责的素质。
毛泽东主席评价三国时期袁绍时说:“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,有谋无断,没有决心,不果断,结果兵败于官渡。”
所以管理者不仅要有谋,还要善断,敢决策,能任事方能将工作做好。
工作预期的目标未能达到,能够客观的分析原因、调整策略,而不是怨天尤人、推诿塞责,这也是胆识的一种体现,能让管理者更具魅力,让下属信服。
如果把管理经历看成人生的一场修炼,那“五识”的培养则是成长中不断升华、进步的过程。